新型诈骗问世!事关特朗普关税,极易中招!

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征高额关税,对全球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有效税率已达17.8%,创下193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。

而这波复杂又频繁变化的关税政策,竟被不法分子盯上,衍生出一种全新的骗局玩法——“关税诈骗”。

▶ 关税诈骗怎么玩?

网络安全专家指出,这类诈骗通常伪装成“关税付款请求”,通过短信、邮件或社交媒体消息发出,声称收件人需补缴关税才能收货,或者提供“关税减免”“退税申请”等钓鱼链接,诱导你上钩。

有时,这些信息还伪装成快递公司、电商平台或政府机构,借“紧急通知”“付款逾期”等措辞制造焦虑,逼你赶紧付款或提交资料。

网络安全公司 BforeAI 披露,2025年前几个月,已有近300个与“tariff”(关税)相关的钓鱼网站被注册,有的传谣,有的骗钱,可谓“骗术不断进化”。

▶ 为什么容易中招?

Fortalice Solutions 公司 CEO Theresa Payton 表示,很多消费者对关税并不了解,加上近期确实有部分快递或平台在送货后收额外费用(如报关费、清关费等),真假难辨。

再加上有些公司确实会把关税成本转嫁给用户,让诈骗信息更容易“混进真实”,骗到人。

身份盗窃资源中心(ITRC)主席 James Lee 也指出,骗子最喜欢“蹭政策热度”,趁大家搞不清楚状况时发动攻击。

▶ 三大诈骗“红灯”要警惕:

1. 突如其来的“紧急付款”通知
如:“立即付款避免扣关”或“包裹已被扣押”等催促性话术,套路满满。

2. 可疑网址、假冒发件人
比如发件人是“政府官员”,但邮箱却不是 .gov 结尾,或者网址拼写古怪,这类“李鬼网站”要高度警惕。

3. 费用不透明
正常商家在结账时会明确写清关税或手续费,并提供咨询渠道。如果突然来一笔神秘收费,多半不对劲。

▶ 温馨提醒:

  • 真正来自政府的进口关税收费,通常会附带正式的报关表格(如 7501 表);
  • 不要点奇怪链接,更不要随便填银行卡、登录账号、社保号等敏感信息;
  • 收到疑似关税通知时,请通过官网查验或联系正规客服,别被钓鱼钩住。

面对这种“蹭政策、混真假”的诈骗新套路,大家务必要保持警惕。在关税政策不断调整的当下,这种“信息混战”恐将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。

别让一条短信、一封邮件,让你钱包大出血、个人信息裸奔!

同类报道或信息来源:cnbc.com